欢迎访问江苏正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官网

实时公司动态,与您分享

偏头痛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疗法及临床应用研究
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08-03

偏头痛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疗法及临床应用研究

 范兴梅 赵月梅

DOI:10.11655/zgywylc2019.10.048

作者单位:030024 太原市万柏林区中心医院护理部(范兴梅),

神经内科(赵月梅)

  目前非药物治疗偏头痛主要采用神经调制。 神经调制可

分为有创非药物治疗和无创非药物治疗两大类,有创治疗主

要包括脑深部电刺激、运动皮质刺激、脊髓电刺激以及外周

神经刺激等治疗方法。 无创治疗主要包括经皮神经电刺激和

经颅磁刺激等多种方法[1] 。 经皮神经电刺激(TENS)属于非药

物电磁疗法[2] ,因其在治疗偏头痛无创、简单同时伴有极小不

良反应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。 TENS 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

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电疗方法,可分为传统

型、电针型和强刺激型三种[3] 。 TENS 目前主要采用经皮神经

低频电刺激疗法, 通过适当强度频率的电流连续刺激神经、

肌肉和细胞,激发身体自然产生吗啡,阻断和舒缓疼痛信息,

它与传统的神经刺激疗法的区别在于:传统的电刺激主要是

刺激运动纤维,而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则是刺激感觉纤维[4] 。

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仪因其在止痛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,在

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

1 资料方法

1.1 临床资料: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从 2016 年 7 月至 2018 年

6 月入住确诊脑供血不足合并偏头痛患者 74 例作为受试对

象。74 例患者中男性 28 例,女性 46 例,平均年龄 63 岁。参加

实验的患者排除存在缺血性心脏病、缺血性脑血管病、缺血

性外周血管病等病史。 通过对疾病治疗的宣教,患者均能理

解并且可以积极配合治疗。 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2 组,

即实验组和对照组,每组各 37 例。 试验组 37 例,女性 12 例,

男性 25 例;年龄 18 岁~69 岁,平均(52±8)岁,平均病程(5.0±

2.3)年,疼痛视觉模拟评分(7.2±1.3)分。 对照组 37 例,女性

15 例,男性 22 例;年龄 20~66 岁,平均(51±7)岁,平均病程

(5.2±1.8)年,疼痛视觉模拟评分(7.2±1.0)分。 2 组患者一般

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

1.2 纳入标准: 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[5] ,

基线期≥1 个月,患者的病程≥6 个月,起病年龄<50 岁。患者

均满足 2004 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关于先兆偏头痛疾病诊

断标准:①患者符合至少 5 次发作;②头痛发作持续 4~72 h;

③至少有下列两项头痛特征:单侧性、搏动性、中度或重度头

痛、日常活动会加剧头痛。 ④头痛过程至少伴随下列 1 项:恶

心、呕吐、畏光和畏声。 ⑤并经头颅 CT 或磁共振成像 MRI 检

查确诊且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。 患者均为意识清楚,生命

体征稳定,脑供血不足伴有明显偏头痛者。

1.3 治疗方法: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,口服苯甲酸利扎

曲普坦片剂,每次 10 mg,1 次/d,疗程 30 d。 试验组在对照组

的基础上采用比利时产的 CEFALY 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仪

治疗,每天 2 次,每次 20 min,10 d 为 1 个疗程,共 3 个疗程。

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仪治疗过程:①首先操作者对皮肤

要进行完全清洗和除油,以确保优质的皮肤-电极接触界面,

重点清洗眉间及前额的皮肤。 ②从电极塑料上取下电极片

(电极片设计使用 10 次,电极的过度使用将失去其传输电子

脉冲的能力,并且治疗也因此而没有效用)。 ③取下电极片尖

端部分沿连接两个眉毛水平线的下边缘向下精确放置,沿电

极的整个表面数次按压,以便使其牢固地贴于皮肤。 ④取下

CEFALY 的两侧,像带眼镜一样正确戴上该设备,但主要部

分要提升到前额的高度。 ⑤按下开关 1 次,以选择并启动程

序,听到 1 个蜂鸣音,调节脉冲宽度 250 μs, 脉冲持续时间

500 μs,最大电流 16 mA,频率 100 Hz 下输出脉冲,慢慢会出

现震动和刺激,患者感到舒适为宜,任务持续 20 min,选定的

程序一步一步自行运行,在最初的几分钟感觉很弱,甚至察

觉不到,因为脉冲非常微弱,当增强时随后出现震动或刺激,

功率在 20 min 结尾时减少,并且程序自动停止。

1.4 观察指标[6] :分别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以及

治疗后 10 d、20 d、30 d 的视觉评分量表分级标准:1 级:1~3

分,疼痛可忍受,不影响正常活动。 2 级:4~7 分,疼痛可忍受,

但是影响正常活动。 3 级:8~10 分,疼痛难忍,无法进行正常

活动。 治疗结束后随访患者进行比较。

1.5 评价方法: 患者头痛发作频率降低超过 50%为显效;

49%~25%为有效;降低低于 25%为无效。 有效率=(显效+有

效)/总例数×100%。

1.6 统计学处理: 数据采用 SPSS 17.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。

计量资料用x±s表示,采用 t 检验;计数资料用%表示,用 χ2 检

验。 c P<0.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2 结 果

2.1 VAS 评价:治疗 10 d、20 d、30 d 的视觉模拟评分量可以

看出 2 组在治疗后比治疗前都有所降低,且差异有统计学意

义(P<0.05),但是采用 TENS 的试验组比对照组 3 个疗程后

降低更加明显(P=0.012)。 见表 1。

2.2 疗效比较:2 组患者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, 试验组

显效 9 例,有效 15 例,无效 3 例,有效率 92%;对照组显效 10

对照组

37

试验组

37

7.2±1.0

7.2±1.3

3.6±0.8

2.2±1.1

5.0±0.7

3.5±0.6

5.4±1.0

4.25±0.52

组别 例数

治疗前 治疗 治疗 10 d 治疗 20 d 30 d

表 1 2 组治疗前后患者 VAS 评分比较(x±s)

  • · 1684

万方数据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年 5 月第 19 卷第 10 期 Chinese Remedies & Clinics,May 2019,Vol.19,No.10

观察胆囊结石患者采取自我效能提升

对术后 1 年复发率及饮食 行为习惯的应用

陈秋亚

DOI:10.11655/zgywylc2019.10.049

作者单位:312030 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

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治疗的传统方式, 传统的开腹手

术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结石和病变范围。 而微创开腹手术的

应用在手术创伤性、并发症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优势,而保胆

取石术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胆囊完整性,进一步缩小了创伤

范围,临床应用也比较广泛[1] 。但是胆囊切除术及保胆取石术

的开展仍然对患者腹腔神经丛等具有严重刺激,极易产生胃

肠功能紊乱,影响营养吸收和饮食调节,这对术后恢复和临

床疗效十分不利。 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康复过程与其自

身自我护理和管理紧密相关,饮食调节、康复训练、防范意识

以及环境安排等均与病情发展和康复效果至关重要。 因此加

强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自我效能管理,对改善治疗疗效和术后

康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。 本研究通过对 686 例胆囊结石行手

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和随访跟踪,对其自我效能管理

效果进行了分析,取得了一定成果,现报告如下。

1 资料与方法

1.1 临床资料

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胆囊

结石患者 686 例为研究对象。 胆囊结石相关指标诊断评估参

《腹部外科诊断和鉴别诊断学》。 纳入标准:①B 超检查确诊

为胆囊结石;②胆囊壁厚度 4 mm 以下;③脂肪餐鉴定胆囊收

缩面积超过 30%;④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

同意书。 排除标准:①胆囊收缩功能异常;②存在重度血液系

统功能障碍或者合并其他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的患

者;③近期(3 个月内)接受过腹部相关手术的患者;④合并症

包括胆总管结石、胰腺炎或急性胆囊炎的患者;⑤存在手术

禁忌证的患者。

1.2 研究方法

1.2.1 分组方法: 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, 每组 343

例。 其中观察组男性 185 例,女性 158 例;年龄 35~43 岁,平

均(48±10)岁,病程 4 个月~12 年,平均(4.51±6.87)年;对照

组男性 180 例,女性 163 例;年龄 34~43 岁,平均(48±10)岁,

病程范围 4 个月至 12 年,平均(5.6±8.1)年。2 组患者在性别、

年龄、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 对照组

给予常规护理干预,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提

高自我效能管理的患者自我护理干预。

1.2.2 常规护理干预:常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康复

医护指导,基础的自我护理和家属照顾,尤其是在饮食禁忌、

心理引导等方面的注意事项,出院注意事项和护理指导需要

例,有效 15 例,无效 12 例,有效率 68%。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,

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 说明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仪对

偏头痛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。

3 讨 论

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中还没有明确的

病因诊断。 目前存在三种假设理论:脑血管扩张的相关血管

理论、异常神经点燃的相关神经学理论以及炎性神经肽释放

相关的脑膜神经炎理论[7] 。 脑供血不足合并明显偏头痛是先

兆期颅内血管收缩,发作期颅外血管扩张,引起血管痉挛性

供血障碍,从而诱发皮层扩散抑制引起偏头痛。 经皮神经电

刺激疗法在 20 世纪 70 年代已用于镇痛临床。 经皮神经电刺

激由适当强度频率的电流通过皮肤电极,将特定的低频脉冲

电流作用于人体刺激感觉纤维对疼痛进行治疗,它主要与阿

片受体相关。 TENS 通过影响血管的舒缩使局部脑血流量增

加,在止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,因而在临床上(尤其在美

国)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 我们运用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治疗

偏头痛,经临床对比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,提高了患者的生

活质量。

参 考 文 献

[1] 周志彬,于生元.偏头痛相关评价工具[J].中国疼痛医学杂志,

2015,21(4):241-244.

[2] Steiner TJ,Birbeck GL,Jensen RH,et al. Headache disorders are

third cause of disability worldwide [J]. J Headache Pain,2015,

16:58.

[3] 刘颖璐,于生元.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头痛的研究现状[J].中

国疼痛医学杂志,2017,23(2):126-129.

[4] 李翠华,邰迎东,董燕.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

[J].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,2014,12(3):325-326.

[5] 中华神经科学会,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. 各类脑血病诊断要点

[J].中华神经科杂志,1996,29(6):379.

[6] 王李丽,金建慧,刘延青.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

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[J].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,2017,23

(5):353-355

[7] 李彩萍,涂玲,刘晓晴,等,低频电刺激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

作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[J].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,

2003,25(6):360-361
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jszjyl.com/news/37.html
找不到任何内容

欢迎访问江苏正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官网!       友情链接: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

联系电话:18552475021/0516-83053008/18118536900
邮箱:xzdh2008@163.com
地址: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龙湖街道上山小区北办公楼二层
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20 江苏正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备案号:苏ICP备2021009886号-1  京公网安备 32030502000329号   技术支持:徐州众创智谷

在线客服

在线客服

您好,我这边是在线客服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