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江苏正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官网
经颅磁刺激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研究--临床研究
病例选择
3.1.1病例及课题来源
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1月期间招募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患者。 课题支持来源于《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伴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的 痛觉相关电位研究》(课题编号:2017审(227)号)、《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 疗抑郁障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》(课题编号:2018审(22)号)。
3.1.2诊断标准
西医诊断标准:符合DSM-IV关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。
中医诊断标准: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/T001.1-001.9-94
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》(1994.6.28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)中关于郁病的 诊断。
中医辨证分型标准: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《中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》(ZY/T001.1-94 )对纳入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。
3.1.3纳入标准
3.1.3. 1正常对照组
3.1.3.2患者受试者
32
持续2周或2周以上;b.对平日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以及快乐感觉的丧失;c. 自我感觉精力不能振奋或自我感觉极度疲劳。
3.1.4排除标准:
①躯体疾病:甲亢、甲低或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;②脑器质性疾病:产 伤、外伤、脑炎、肿瘤等;③周围神经以及肌肉系统病变;④患有精神分裂症、 焦虑症、强迫症、嗜睡症等其他精神疾病;⑤既往有过躁狂或轻躁狂史;⑥近期 服用过可能致情绪障碍等的药物:如利血平等;⑦酒精滥用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史;⑧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;⑨视力及听力障碍患者;⑩任何不能进入高磁场环 境的情况(安置心脏起搏器、安置深部脑刺激器、安置迷走神经刺激器、安置金 属内固定器材等)。
3.1.5中止标准
①试验期间依从性差的患者,无法按要求完成至少疗程80%治疗次数的病 例;②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,研究者认为已不再适合继续进行研究的;治 疗期间由单相抑郁转为躁狂抑郁;③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自杀倾向加重的症状;④ 其他疾病的发生,同时需要紧急干预的患者;⑤因任何理由而自动退出本临床研 究试验者。
3.1.6中止病例的处理
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:试验期间依从性差的患者;根据TESS标准,治疗期 间出现严重的行为毒性(意识障碍、兴奋或激越、情感忧郁或自杀、活动增减、 失眠或嗜睡),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(肌强直、肌震颤、扭转性运动、静坐 不能、运动障碍),严重的植物神经副反应(视力模糊、恶心呕吐、腹泻),严重 的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(严重血压变化、头昏和昏厥、心动过速、心电图异常) 及严重的头痛等,需要其他方式紧急干预者。因其他原因不能按时完成治疗和随 访的受试者。随访期中因药物疗效不能维持需要进一步进行rTMS治疗者。
3.1.7结束临床试验的规定
完成治疗前、治疗10天、治疗20天,和治疗后30天随访复查的研究参与 者,无论疗效优劣均结束临床试验
定期予患者电话访问,咨询其身体情况或服药情况,督促其按时参加治疗或 规律服药,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自杀倾向。发现有情绪不稳定的患者,要及时建议 其返回医院,联系本课题的精神科专家顾问以进一步评价其精神状态,若发现明 显异常,予剔除病例(暂定为无效病例),并转专科治疗。
3.2.13质量控制
本研究质量控制包括:将临床操作相关人员进行培训;原始记录和CRF的核 对,并进行溯源;临床试验进度监督和协调进行及时反馈;定期检查各临床研究 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方案记录情况;及时处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全部情况;对原始数 据CRF表进行及时审核并签字。
3.3.3.1. 1 HAMD7个因子评分
《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》中HAMD-24项版本可拆分为7大因子板块:
(1)焦虑躯体化(Anxiety somatization):由精神性焦虑,躯体性焦虑, 胃肠道症状,疑病和自知力等项组成;
由表10及图9可以看出,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,结果提示,协方差 矩阵不满足检验条件,球型检验不满足检验条件,故采用Greenhouse-Geisser 校正模型,发现:时点比较、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(戶=0.000, 0.003),时 点与分组交互无统计学意义(Q0.05),提示两组该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, EA+rTMS组优于rTMS组。
由表11可以看出,rTMS组与EA+rTMS组在治疗10天、20天、随访30天的 焦虑/躯体因子评分组间比较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戶均V 0.000)
由表12可以看出,rTMS组在治疗后10天、20天、随访30天的焦虑、躯体 因子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戶均V0.000)。rTMS组在治疗后各时 段及随访期HAMD焦虑/躯体化因子评分均有明显改善。
由表13可以看出,EA+rTMS组在治疗后10天、20天、随访30天的焦虑、 躯体因子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戶均V0.000)。EA+rTMS组在治 疗后各时段及随访期HAMD焦虑/躯体化因子评分均有明显改善。
图9焦虑/躯体化因子评分趋势图
由表14图10可以看出,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,结果提示,协方差 矩阵不满足检验条件,球型检验不满足检验条件,故采用Greenhouse-Geisser
校正模型,发现:时点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(P=0.000)、时点与分组的交互作 用、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(P均〉0.05),提示2组对体重因子均有改善, 两组间改善程度相当。
由表15可以看出,rTMS组与EA+rTMS组治疗后10天、20天、随访30天较 治疗前均能够改善HAMD体重因子,两组改善程度相当。
表14体重因子主体间效应的检验
项目 |
方差来源 |
自由度 |
均方 |
F |
P值 |
|
时点 |
1. 321 |
31.602 |
25.079 |
0.000 |
体重因子 |
时点*分组 |
1. 321 |
0.156 |
0.124 |
0.795 |
|
分组 |
1 |
0.107 |
0.072 |
0.789 |
|
表15 |
两组组间各时段体重化因子比较 |
|
||
组别 |
N |
治疗前 |
治疗10天 |
治疗20天 |
随访30天 |
rTMS 组 |
36 |
0.97 + 1.38 |
0.19 + 0.71 |
0.17 + 0. 60 |
0.17 + 0.69 |
EA+rTMS 组 |
40 |
1.1 + 1.48 |
0.2 + 0.56 |
0.18+0.50 |
0.18+0.50 |
MD |
|
0. 128 |
0.006 |
0.008 |
0.008 |
P |
|
0.700 |
0. 970 |
0. 948 |
0.952 |
注:采用多元变量分析。MD:平均值差值。
图10体重因子评分趋势图
由表16及图11可以看出,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,结果提示,协方 差矩阵不满足检验条件,球型检验不满足检验条件,故采用Greenhouse-Geisser 校正模型,发现:时点间及分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(7=0.000,0.022)、时
43 点与分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(P>0.05),提示2组间认知障碍因子相比较EA+rTMS 组优于rTMS组。
结合表17, rTMS组与EA+rTMS组在治疗10天、治疗20天、随访30天认知 障碍因子评分组间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均V 0.05)。
由表18可以看出,rTMS组在治疗后10天、20天、随访30天的HAMD认知 障碍因子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均V0.000)。rTMS组在治疗后 各时段HAMD认知障碍因子评分均有明显改善。
由表19可以看出,EA+rTMS组在治疗后10天、20天、随访30天的HAMD认 知障碍因子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均V0.000)。rTMS组在治疗 后各时段HAMD认知障碍因子评分均有明显改善。
表16认知障碍因子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|
|||||
项目 |
方差来源 |
i 自由度 |
均方 |
F |
龍 |
|
时点 |
1.558 |
608.736 |
76.501 |
0.000 |
认知障碍因子 时点*分组 1.558 |
12.087 |
1.519 |
0.225 |
||
|
分组 |
1 |
111.550 |
5.451 |
0.022 |
|
表17 |
两组组间各时段认知障碍因子比较 |
|
||
组别 |
N |
治疗前 |
治疗10天 |
治疗20天 |
随访30天 |
rTMS 组 |
36 |
6.64±4.42 |
3.78±2. 46 |
2. 72 + 2.59 |
3.14 + 2.58 |
EA+rTMS 组 |
40 |
6.28±4.34 |
2.32 + 1.95 |
1. 32 + 1.57 |
1.50+1.34 |
MD |
|
0.364 |
1.453 |
1.397 |
1.639 |
P |
|
0.719 |
0. 005 |
0.006 |
0.001 |
注:采用多元变量分析。MD:平均值差值。 |
|
|
|
||
|
表18 rTMS组治疗各时段认知障碍因子与基线的比较 |
|
|||
组别 |
N |
治疗前 |
治疗10天 |
治疗20天 |
随访30天 |
rTMS 组 |
36 |
6.64±4.42 |
3.78 + 2.46 |
2.72 + 2.59 |
3.14 + 2.58 |
MD |
|
|
2.861 |
3.917 |
3.500 |
P |
|
|
0.000 |
0.000 |
0.000 |
注: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。MD:平均值差值。 |
|
|
|||
|
表19 EA+rTMS组治疗各时认知障碍因子与基线的比较 |
||||
组别 |
N |
治疗前 |
治疗10天 |
治疗20天 |
随访30天 |
EA+rTMS 组 |
40 |
6.28±4.34 |
2.32 + 1.95 |
1.22 + 1.54 |
1.50 + 1. 34 |
MD |
|
|
3.950 |
4.950 |
4.775 |
P |
|
|
0.000 |
0.000 |
0.000 |
注: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。MD:平均值差值。
枪疗的 治mo天 ferrMX 腕折!冃
图11认知障碍因子评分趋势图
(4)日夜变化:仅日夜变化一项;
由表20及图11可以看出,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,结果提示,协方 差矩阵不满足检验条件,球型检验不满足检验条件,故采用Greenhouse-Geisser 校正模型,发现:时点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(P=0.000)、时点与分组的交互作 用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(P均〉0.05),提示2组间日夜变化因子相比较 无明显差异。
由表21可以看出,rTMS组与EA+rTMS组在治疗10天、20天、随访30天的 日夜变化因子评分组间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均〉0.05)
由表22可以看出,rTMS组在治疗后10天、20天、随访30天的HAMD日夜 变化因子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均V0.05)。rTMS组在治疗后 各时段HAMD日夜变化因子评分均有明显改善。
由表23可以看出,EA+rTMS组在治疗后10天、20天、随访30天的HAMD 日夜变化因子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均V0.000)。EA+rTMS组 在治疗后各时段HAMD日夜变化因子评分均有明显改善。
表28睡眠障碍因子主体间效应的检验
项目 |
方差来源 |
自由度 |
均方 |
F |
龍 |
|
时点 |
2.482 |
127.098 |
60.527 |
0.000 |
睡眠障碍因子 |
时点*分组 |
2.482 |
5.113 |
2.435 |
0.078 |
|
分组 |
1 |
29.803 |
7.304 |
0.009 |
48
表29两组组间各时段睡眠障碍因子比较
组别 |
N |
治疗前 |
治疗10天 |
治疗20天 |
随访30天 |
rTMS 组 |
36 |
4.64+1.61 |
2.81 + 1.56 |
2.53 + 1.65 |
2.86 + 1.48 |
EA+rTMS 组 |
40 |
4.68 + 1.70 |
1.77+1.48 |
1.90+1.48 |
1.97 + 1.21 |
MD |
|
0.036 |
1.031 |
0.628 |
0.886 |
P |
|
0. 925 |
0.004 |
0. 084 |
0.005 |
注:采用多元变量分析。MD:平均值差值。
表30 rTMS组治疗各时段睡眠障碍因子与基线的比较
组别 |
N |
治疗前 |
治疗10天 |
治疗20天 |
随访30天 |
rTMS 组 |
36 |
4.64+1.61 |
2.81 + 1.56 |
2.53 + 1.65 |
2.86+1.48 |
MD |
|
|
1.833 |
2.111 |
1.778 |
P |
|
|
0.000 |
0.000 |
0.000 |
注: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。MD:平均值差值
表31 EA+rTMS组治疗各时段睡眠障碍因子与基线的比较
组别 |
N |
治疗前 |
治疗10天 |
治疗20天 |
随访30天 |
EA+rTMS 组 |
40 |
4.68 + 1.70 |
1.77 + 1.48 |
1.90 + 1.48 |
1.97 + 1.21 |
MD |
|
|
2.900 |
2.775 |
2.700 |
P |
|
|
0.000 |
0.000 |
0.000 |
注: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。MD:平均值差值
图14睡眠障碍因子评分趋势图
(7)绝望感(feeling of despair):由能力减退感、绝望感和自卑感组成。 由表32及图15可以看出,,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,结果提示,协 方差矩阵不满足检验条件,球型检验不满足检验条件,故采用
Greenhouse-Geisser校正模型,发现:时点间比较、分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意
49 义(^=0.000, 0.030)、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无意义(P>0.05),提示EA+rTMS 组对HAMD绝望感因子改善优于rTMS组。
由表33可以看出,rTMS组与EA+rTMS组在治疗10天、20天的绝望因子评 分组间比较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均V0.05)。随访30天的绝望感因子评分 组间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
由表34可以看出,rTMS组在治疗后10天、20天、HAMD绝望因子评分与基 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均V0.000)。随访30天的rTMS组在治疗后各时 段HAMD绝望感因子评分均有明显改善。
由表35可以看出,EA+rTMS组在治疗后10天、20天、随访30天的HAMD日 夜变化因子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均V0.000)。rTMS组在治疗 后各时段HAMD绝望因子评分均有明显改善。
表32绝望因子主体间效应的检验
项目 |
方差来源 自由度 |
均方 |
F |
P值 |
|
时点 1.984 |
241.132 |
63.96 |
0.000 |
绝望因子 |
时点*分组 2.075 |
8.333 |
2.238 |
0.108 |
|
分组 1 |
68.001 |
4.879 |
0.030 |
表33两组组间各时段绝望碍因子比较 |
||||
组别 |
N 治疗前 |
治疗10天 |
治疗20天 |
随访30天 |
rTMS 组 |
36 5.17 + 3.04 |
3.25 + 2.40 |
2.56 + 2.06 |
2.67+2.10 |
EA+rTMS 组 |
40 4.93 + 3.14 |
1.68+1.70 |
1.48+1.85 |
1.78 + 1.93 |
MD |
0.242 |
1.575 |
1.081 |
0.892 |
P |
0.735 |
0. 001 |
0.019 |
0.057 |
注:采用多元变量分析。MD:平均值差值。 |
|
|
|
|
|
表34 rTMS组治疗各时段绝望因子与基线的比较 |
|
||
组别 |
N 治疗前 |
治疗10天 |
治疗20天 |
随访30天 |
rTMS 组 |
36 4.64+1.61 |
2.81 + 1.56 |
2.39 + 1.57 |
2.86+1.48 |
MD |
|
1.917 |
2.611 |
2.500 |
P |
|
0.000 |
0.000 |
0.000 |
注: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。MD:平均值差值。 |
|
|
||
|
表35 EA+rTMS组治疗各时段绝望因子与基线的比较 |
|
||
组别 |
N 治疗前 |
治疗10天 |
治疗20天 |
随访30天 |
EA+rTMS 组 |
40 4.68 + 1.70 |
1.77 + 1.48 |
1.92 + 1.47 |
1.97 + 1.21 |
MD |
|
3.250 |
3.450 |
3.150 |
P |
|
0.000 |
0.000 |
0.000 |
注: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。MD:平均值差值。
整体分析
由表37及图16可以看出,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,结果提示,协方 差矩阵不满足检验条件,球型检验不满足检验条件,故采用Greenhouse-Geisser 校正模型,发现:时点、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(戶角V0.005),分组与时间 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(Q0.05),提示2组间各HAMA变化一致,2组均随 时间延长具有下降趋势,EA+rTMS组优于rTMS组。
由表38可以看出,rTMS组与EA+rTMS组在治疗10天、20天、随访30天的 HAMA评分组间比较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R 0.013,0.009,0.005)。
由表39可以看出,rTMS组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,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 降低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/均V0.000),第20天与第10天比较,分数呈减低趋 势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QV0.001),随访30天与第10天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(Q0.05),随访与随访30天与20天比较,分数有上升趋势,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(^<0.000)o
由表40可以看出,EA+rTMS组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,分数均较治疗前 有所降低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/均<0.000),第20天与第10天比较,分数呈减 低趋势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/<0.000),随访30天与第10天比较,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(/<0.000),随访30天与20天比较,分数有上升趋势,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(/<0.05)o
(2)精神性(Psychogenic)
由表45及图18可以看出,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,结果提示,协方 差矩阵不满足检验条件,球型检验不满足检验条件,故采用Greenhouse-Geisser 校正模型,发现:时点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(PV0.000)、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 用无意义(P>0.05),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(P>0.05),提示2组间各HAMA 量表精神性因子变化一致,2组均随时间延长具有下降趋势,EA+rTMS组对HAMA 精神性因子改善与rTMS组相当。
由表46可以看出,rTMS组与EA+rTMS组在治疗10天、20天的精神性因子 评分组间比较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=0.001, 0.006)。随访30天的差异无
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
由表47可以看出,rTMS组在治疗后10天、20天、HAMA精神性因子评分与 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均V0.000)。随访30天的rTMS组在治疗后各 时段HAMA精神性因子评分均有明显改善。
由表48可以看出,EA+rTMS组在治疗后10天、20天、随访30天的HAMA精 神性因子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均V0.000)。rTMS组在治疗后 各时段HAMA精神性因子改善。
欢迎访问江苏正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官网! 友情链接: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
联系电话:18552475021/0516-83053008/18118536900
邮箱:xzdh2008@163.com
地址: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龙湖街道上山小区北办公楼二层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20 江苏正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备案号:苏ICP备2021009886号-1 京公网安备 32030502000329号 技术支持:徐州众创智谷